期刊检索:
  中国药事   2019, Vol. 33 Issue (2): 172-176.  DOI: 10.16153/j.1002-7777.2019.02.009
0

药物研究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张南平, 余坤子, 康帅, 连超杰, 陈虹, 马双成. 《神农本草经》等古代本草中木香基原考证[J]. 中国药事, 2019, 33(2): 172-176. DOI: 10.16153/j.1002-7777.2019.02.009.
[复制中文]
Zhang Nanping, Yu Kunzi, Kang Shuai, Lian Chaojie, Chen Hong, Ma Shuangcheng. Literatur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uxiang in Shennong Ben Cao Jing and Other Ancient Books or Records[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19, 33(2): 172-176. DOI: 10.16153/j.1002-7777.2019.02.009.
[复制英文]

作者简介

张南平, 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中药材检验、标准制定; E-mail:zhangnp@sina.com

通信作者

马双成; E-mail:masc@nifdc.org.cn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8-09-20
《神农本草经》等古代本草中木香基原考证
张南平 , 余坤子 , 康帅 , 连超杰 , 陈虹 , 马双成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北京 100050
摘要目的:木香、青木香、蜜香的本草记载混淆。本文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以及一些早期历史文献中木香的记载进行考证,探究古本草记载木香的基原、产地,为古代药方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指导。方法:使用便利的互联网查阅了各种古代本草专著,以及香料贸易与历史等文献,全面考证了木香、青木香、土木香等中药的基原。结果:《神农本草经》木香基原的考证结果多样,有考证为药典品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Lout.)Roxb.或大理木香Vladimiria edulis(Franch.)Ling等。香料青木香已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最早的药用青木香成了现在的药典木香,而《神农本草经》木香成了现在使用的大多不沉水的沉香。结论:通过对中药木香、青木香进行考证,理清了木香的用药历史,对开发使用古代中医处方中的中药,避免错误用药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木香    蜜香    青木香    基原    本草考证    云南沉香    
Literatur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uxiang in Shennong Ben Cao Jing and Other Ancient Books or Records
Zhang Nanping, Yu Kunzi, Kang Shuai, Lian Chaojie, Chen Hong, Ma Shuangcheng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Beijing 100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cords of Muxiang, Qingmuxiang and Mixiang in Ben Cao are confusing. This paper makes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records of Muxiang in Shennong Ben Cao Jing and other early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explores the origin of Muxiang in order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prescriptions.Methods: A variety of ancient herbal monographs and literatures about spice trade and history were reviewed on Internet. The research on origi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such as Muxiang, Qingmuxiang, and Mixiang were comprehensively carried out.Results: The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results of Aucklandia lappa Dec., Inula helenium L., Aquilaria agallocha (Lout.) Roxb. and Vladimiria edulis (Franch.) Ling in Shennong Ben Cao Jing were various. The perfume Qing Muxiang has faded away over time. The Qing Muxiang has become the Aucklandiae Radix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 The Mu Xiang in Shennong Ben Cao Jing, or Mixiang has become the Aquilariae Ligum Resinatum now in use that is mostly not immersed in water.Conclusion: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medicinal history of Muxiang was clarified, and the foundation was lai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ancient prescriptions to avoid misuse of those drugs.
Key words: muxiang    mixiang    qingmuxiang    origin    literature research    Yunnan eaglewood    

木香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味辛,温。主治邪气,辟毒疫温鬼,强志。治淋露。久服,不梦寤魇寐。生永昌山谷[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收载的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的干燥根[2]。《证类本草》木香条下记载青木香之名始载于三国《南州异物志》,为产于天竺的甘草样草根[3]。《本草经集注》木香:“此即青木香。今皆用合香,不入药用[4]。”陶之后木香与青木香的本草记载开始出现混乱,至今《神农本草经》木香的基原考证仍存在较大的争议。金颖慧考证认为《神农本草经》木香为药典品木香[5];黄胜白认为是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6];李光燕认为是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Lout.)Roxb.[7];马波认为是大理木香Vladimiria edulis(Franch.)Ling[8]。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本草与历史书籍,以及其它学科文献的查阅变得便利,使得从香料、药物以及贸易等方面对木香使用历史的全面考证成为可能。

1 《神农本草经》木香 1.1 木香、木蜜香与蜜香

《神农本草经》记载:“木香,生永昌山谷[1]。”《名医别录》记载:“木香,一名蜜香[9]。”《法苑珠林》木蜜香条下记载:“异物志曰。木蜜香名曰香树。生千岁根本甚大。先伐僵之四五岁。乃往看。岁月久。树根恶者腐败。唯中节坚贞。芬香独在耳。广志曰:木蜜出交州及西方。本草经曰。木香一名蜜香。味辛而温[10]。”交州位于现在的越南北部。《证类本草》蜜香条下记载:“法华经注云:木蜜香。树形似槐而香,伐之五、六年,乃取其香。交州记云:树似沉香无异。生南海诸山中。种之五、六年,便有香也[3]。”唐以前的文献记载表明木香、蜜香与木蜜香互为别名,为一种药物,最早产于云南永昌,原植物与沉香树相似,药用部位与沉香相同。

1.2 沉香、沉木香与蜜香

《法苑珠林》沉香条下记载:“南州异物志云:木香出日南。欲取当先斫坏树。着地积久。外白朽烂,其心至坚者置水则沈,名沈香[10]。”沈通沉,沈香即沉香。《太平御览》沉香条下记载:“梁书曰:林邑国出沉香木。沉木香,土人斫断,积年以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11]。”《证类本草》沉香条下记载:“南越志云:交州有蜜香树,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后,外皮朽烂,木心与节紧黑沉水者为沉香[3]。”日南、交州郡位于今越南中部与北部,林邑国位于今越南南部,分布有沉香木、蜜香树或沉木香。《本草图经》 [12]把蜜香放入沉香条下。《本草纲目》药名同异篇记载:“蜜香(木香多香木、沉香)[13]。”说明唐之前的木香、蜜香与沉香的基原、药用部位相同,沉水的木香或蜜香被单独称为沉香。香料中尤以沉香为最昂贵,所以陶弘景才说“此六种香皆合香家要用,不正复入药”,是做香料的重要原料,质量不好的才舍得入药用。

1.3 《肘后备急方》中的木香沉香

《肘后备急方》通篇只收载一份木香处方“五香连翘汤”:“木香沉香,鸡舌香各二两……,淡竹沥三升,十三物以水九升煮[14]。”如果木香沉香合起来算一味药,加上最后的淡竹沥正好十三味。而《千金要方》收载的“五香连翘汤”中的木香沉香被分为青木香与沉香,药味数更改为14味[15]。这些记载说明《肘后备急方》记载的“五香连翘汤”中的“木香沉香”为一味药。此外,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沉香、薰陆香、鸡舌香……。其青木香别在上品[4]。”此处的青木香,陶弘景指的是木香。从“其青木香别在上品”可以看出是陶弘景把《神农本草经》木香条旁边名医书写的沉香、薰陆香、鸡舌香等6种香料单独分列出来的,即在《名医别录》上这些香料被归于一类,否则很难理解这句话。

1.4 《神农本草经》木香基原

《新修本草》第一个把木香放入草部[16]。拾《新修本草》之遗的《本草拾遗》把蜜香放入木部:“生交州,节如沉香[17]。”《法苑珠林》 [10]也把木蜜香放入香料条下,说明当时的药用木香与木蜜香或蜜香在唐代确实属于不同的药物。从《新修本草》开始,木香已是草本植物,不是之前不入药用的香料木香或蜜香,并一直延续到现在。之后,《神农本草经》木香的名称被蜜香、木蜜香所替代,如《证类本草》转载的《海药本草》 [3]、《证类本草》 [3]等仍收载有蜜香。

《云南志》记载:“青木香,永昌所出,其山名青木香山,在永昌南三日程[18]。”“昆仑国正北去蛮界西洱河八十一日程。出象及青木香等[18]。”此处的昆仑国在西双版纳以南的缅甸萨尔温江(怒江下游)口地区,青木香山在现在的云南省临沧市境内[19]。《云南志》是唐朝为经略南诏国而进行的地理、风土人情实地调查资料,说明确实有一种青木香是产于青木香山。唐代青木香已经与木香名称混淆,故此处的青木香指木香。前文考证《神农本草经》木香是沉香属植物,产永昌,现临沧市境内的古代青木香山地区分布的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 S. C. Huang符合这些条件。云南沉香作为昂贵的香料在古代就已被砍伐一空,唐以后再未见记载,直到1985年才被重新发现并命名[20]。因此,本文认为《神农本草经》的永昌木香、永昌青木香为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 S. C. Huang,其他如《南华经》《交州记》等记载的蜜香也是沉香属不同种植物,沉香属植物从印度东部到东南亚都有分布,与文献蜜香产地吻合[21]

2 香料青木香

青木作为香料首载于俞益期《笺》:“外国老胡说:众香共是一木,木节为青木、木心为沉香、木花为鸡舌香、木胶为薰陆、木根为旃檀、木叶为霍香[11]。”晋朝时所称的外国老胡为香料的中间商,主要为中亚的粟特人[22]。当时的外国商人把这六种香料说成是来源于一种植物,也许是为了增加这些香料的神秘性。《本草经集注》仍说“沉香、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白檀消风肿。其青木香别在上品[4]。”白檀即旃檀。陶弘景把这些香料放在一起,加上青木香,刚好是《笺》记载的众香的六种香料。之后的《金楼子》仍认为:“扶南国,众香共是一木,根便是旃檀,节便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霍香,胶是薰陆[12]。”众香去掉青木香后为五种,可能是《本草经集注》把青木香称为木香了。扶南国在今柬埔寨与老挝一带。《本草图经》藿香:“……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香共是一木。详《本经》所以与沉香等共条,盖义出于此[12]。”此处《本经》应是《名医别录》。《本草图经》解释《名医别录》把藿香、木香与沉香等香料放在一起,是因为众香来源于一种植物。

《海药本草》荔枝条下记载:“广州记云:生岭南及波斯国。树似青木香[3]。”当时的海上贸易主要由波斯商人经营,芳香木等香料是主要的经营货物[22]。这说明晋代已知道青木香与荔枝树具有相似之处,为常绿木本植物。荔枝只产于岭南到东南亚,应该是波斯人顺道带入的。《法苑珠林》 [10]青木香条下记载: “广志曰。青木出交州。”本书把木蜜香与青木香放入香料的不同条下,说明青木香与蜜香性状确实存在差异,不然不会单独分列。国外学者迪奥斯科利兹考证认为大秦青木香(叙利亚木香)是比重较大的、与黄杨木颜色相似的树干[23]。温翠芳的考证也持相同观点[24]。《本草经集注》木香:“此即青木香也。永昌不复贡,今皆从外国来。乃云大秦国[4]。”永昌郡在东晋成帝时不再进贡木香,故陶弘景才说永昌不复贡[25]。说明大秦青木香与木香是两种香料,只是木香缺乏时的替代品,所以陶弘景认为当时所用的木香是青木香有一定的道理。陶弘景显然没见过在广州著《肘后备急方》中的葛洪使用的药用草本青木香,否则不会记载青木香不入药用,这导致唐之后药用青木香与木香名称的混乱。由于沉香属植物只分布在印度东部往东的国家,大秦青木香应不是沉香属植物。由于香料青木香的文献记载较少,古代使用的香料木本青木香的具体基原已不可考。

3 从药用青木香到木香 3.1 从药用青木香到木香

随着佛教的传入,香料的需求逐渐增加,从海上输入的商品以香料为大宗[26]。三国《南州异物志》记载青木香为产于天竺的甘草样草根[3]。同时《南州异物志》还收载了木香,显然在当时青木香与木香是不同的东西。离三国比较近的晋代天竺僧人昙无谶在敦煌翻译梵文的《合部金光明经》时,把寺庙常用的香料Kustha翻译为青木香[27]。昙无谶来自天竺,肯定见过印度寺庙中常用的Kustha,应该也知道青木香,否则不可能第一次就把Kustha翻译为青木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木香条下还说:“昔人谓之青木香。金光明经谓之矩琵佗香[13]。”李时珍也认为明朝使用的木香为《金光明经》的矩琵佗香,不是《神农本草经》的木香。印度学者Prasad考证也认为Kustha为菊科草本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的根[28]。”即《中国药典》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晋代葛洪在广东罗浮山行医时使用的也应该是这种草根青木香。

此外,唐初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经一百多年传抄后出现了许多错误。针对医家“更相祖述,罕能厘证”问题,苏敬上奏朝廷请修本草,遂有了我国第一部政府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新修本草》根据青木香的用药情况把木香放入了草部[16],显然与《本草经集注》不入药用且经考证为木本的木香不符。从晋到唐初的医家在处方中只写青木香,如《肘后备急方》写青木香[14]。唐《千金翼方》在药名与本草篇写木香,在医方中却全部写青木香,不写木香[29]。说明青木香在《新修本草》中虽被称为木香,但医家仍沿用以前的书写习惯,在处方上写青木香。作为支持此观点的实物证据,唐代日本圣武天皇遗物中有60种药物被保存在正仓院至今,其中木香经鉴定为菊科植物木香Saussurea lappa的根[30]。木香Saussurea lappa与《中国药典》收载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为同物异名。

3.2 土木香—唐代木香的混乱品种

《新修本草》木香:“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出西胡来者不善。叶似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其实黄黑。所在亦有之[16]。”萧炳云:“昆仑船上来,形如枯骨者良[3]。”。唐代木香有2种,昆仑船上来形如枯骨的木香质量好,从西胡运来的木香质量差。《证类本草》木香条下引《西域传》云:“漕国富有青木香,漕国在葱岭之北[3]。”西胡之一的漕国位于现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至坎大哈之间[24]。唐代诗人岑参《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移根自远方,种得在僧房。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抽茎高锡杖,引影到绳床。只为能除疾,倾心向药王[31]。”印证了《新修本草》记载的所在亦有之的一种木香,这种青木香在唐代已有引种栽培。我国学者把这种唐代“所在亦有之”的木香或青木香考证为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6]。唐朝引种栽培的木香(或青木香)是否是印度产Kushtha呢?对此,印度学者Prasad考证Kushtha的一种混淆品为味甜的Pushkarmool,原植物为总状土木香Inula recemosa Hook.f.[28]。印度传统医学网站Planet Ayurveda记载总状土木香Inula recemosa Hook.f.是Kushthabheda,意思为特征与功效像木香Kustha(Aucklandia lappa Dec.),至今仍在印度广泛使用[32]。以上考证说明土木香在我国古代或产地印度都是木香的混淆品。

总状土木香与土木香药材相似,分布区也存在交叉,曾收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33],分布在新疆、克什米尔、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等地。土木香具有根状茎,是常用的繁殖器官,所以才有引根自远方的描述。《新修本草》记载的一种质量差的木香,以及唐代甘肃临洮引种栽培的青木香不可能是《中国药典》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因这种木香以种子繁殖,苗期怕强光,在气温30度以上时会死亡[34],直至上世纪40年代我国才引种成功。

4 结果与讨论

木香、青木香或沉香早在汉代就已有进口,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为香料的传入创造了条件,但受运输限制,只够作奢侈品熏香使用。在古代,香药作为外来奇珍不可能广泛用于医疗实践,况且医家对其性味功效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35-36]

4.1 《神农本草经》木香

《神农本草经》木香,别名蜜香、木蜜香,只作香料用,产地云南永昌或青木香山,今云南临沧市,为瑞香科植物云南沉香Aquilaria yunnanensis S. C. Huang含树脂的木材,1985年被重新发现并命名。《神农本草经》木香不可能为草本植物菊科大理木香Vladimiria edulis(Franch.)Ling,大理木香在云南临沧与缅甸东南部低海拔地区没有分布,且香气很弱,为近代木香缺乏时的替代品。

4.2 《本草经集注》木香

《本草经集注》记载的木香,也叫大秦青木香,是黄杨木色的叙利亚木香,为常绿木本植物,具体基原已不可考。

4.3 《新修本草》昆仑木香

《新修本草》首次把《南州异物志》的草根青木香作为木香正品收载,但当时的医家仍习惯书写青木香。《本草经集注》是唐代一本最重要的医家用药指南,陶把香料青木香作为木香别名,导致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将药用青木香讹为香料木香,后人紧随其后,直至《中国药典》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仍然如此。

4.4 《新修本草》西胡木香

《新修本草》木香条下还收载了西胡产或所在亦有之的地产木香,这种木香在印度也是特征与功效像青木香Kustha的Kushthabheda,基原为总状土木香Inula recemosa Hook.f.,我国学者考证为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这2种药材曾收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32],2种来源的土木香药材性状描述相同。

总之,我国现在使用的木香,至少在宋及以前的中医药古籍中大多书写为青木香,而不是《中国药典》曾经收载的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马兜铃的根作为青木香使用是在明代开始的,之前一直是作为青木香的混淆品出现的。

参考文献
[1]
神农本草经校注[M].尚志钧, 校注.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8: 1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 2015: 62.
[3]
唐慎微撰.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7: 160.
[4]
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辑校本)[M].尚志钧, 尚元腾, 辑校.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 212, 256.
[5]
金颖慧, 齐德英, 历凯, 等. 木香、青木香的本草考证及其方药辨析[J]. 中医药信息, 2013, 30(1): 33-35. DOI:10.3969/j.issn.1002-2406.2013.01.013
[6]
黄胜白, 陈重明. 本草学[M]. 南京: 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 1988: 82-86.
[7]
李光燕, 王德群, 方士英, 等. 《神农本草经》木香考[J]. 中华医史杂志, 2014, 44(3): 135-137. DOI: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4.03.002
[8]
马波, 赵宝林. 木香品种的分化和变迁[J]. 中华医史杂志, 2016, 46(1): 15-19. DOI:10.3760/cma.j.issn.0255-7053.2016.01.003
[9]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M].尚志钧, 辑校.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 32-33.
[10]
唐·释道世撰.法苑珠林(卷第三十六)[M]. http://www.lianhua33.com/fyz/fyz8.htm.
[11]
夏剑钦, 王巽斋. 太平御览(第八卷)[M]. 石家庄: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4: 860-864.
[12]
宋·苏颂编撰.本草图经[M].尚志钧, 辑校.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110, 342.
[13]
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校点本)[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854.
[14]
晋·葛洪撰.治痈疽妒乳诸毒肿方第三十六[M]//肘后备急方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houhoubeijifang/123-11-1.html.
[15]
唐·孙思邈撰.备急千金要方[M].高文柱, 沈澍农, 校.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8: 110.
[16]
唐·苏敬等撰.新修本草[M].尚志钧, 辑校.合肥: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 172.
[17]
陈藏器著.本草拾遗[M].尚志钧, 辑校.芜湖: 皖南医学院科研处, 1983: 74.
[18]
樊绰著.云南志校释[M].赵吕甫, 校释.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270, 318.
[19]
方铁. 西双版纳古代对外交通考略[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1(1): 1-5. DOI:10.3969/j.issn.1672-8513.2003.01.001
[20]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五十二卷第一分册)[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90.
[21]
傅婷, 夏炎, 邱坚, 等. 沉香树种的种类及其应用[J]. 广西林业科学, 2013, 42(4): 379-383.
[22]
温翠芳. 中古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香药贸易中介商研究[J]. 唐史论丛, 2010(1): 320-330.
[23]
宋岘著. 古代波斯医学与中国[M].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1: 16-17.
[24]
温翠芳.唐代外来香药研究29: 印度之香药(1)[EB/OL].[2018-08-30]. http://www.bskk.com/thread-146749-1-1.html.
[25]
严世芸, 李其忠. 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1042.
[26]
石云涛. 丝绸之路与汉代香料的输入[J]. 中原文化研究, 2014, 2(4): 59-66.
[27]
陈明. 译释与传抄丝路汉文密教文献中的外来药物书写[J]. 世界宗教研究, 2016(1): 28-48. DOI:10.3969/j.issn.1000-4289.2016.01.004
[28]
Prasad P V V, Subhaktha P K J P. Medico-historical Review of Drug Kustha[J]. Bulletin of the Indian Institute of History of Medicine(Hyderabad), 2002, 32(2): 79-92.
[29]
唐·孙思邈.千金翼方诠译[M].钱超尘主编.北京: 学苑出版社, 1995: 5, 83.
[30]
刘玉萍编译.日本正仓院药物的科学调查[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2001, 23(4): 241-244.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YTN200209002114.htm
[31]
陈铁民. 岑参集校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127.
[32]
Planet Ayurveda, Pushkarmool(印度传统医学网站, 藏木香)[EB/OL].[2018-08-30]. http://www.planetayurveda.com/pushkarmool.htm.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 2000: 13.
[34]
杨丽云, 徐中志, 袁理春, 等. 试论木香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论文专栏, 2006(11): 31-32.
[35]
李少华.阿拉伯香料的输入史及其对中医药的影响[D].硕士论文, 2005: 9-11.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26-2005077315.htm
[36]
孙守祥. 木香药材历史沿革中的基原变迁与分化[J]. 中药材, 2008, 31(7): 1093-1095. DOI:10.3321/j.issn:1001-4454.2008.07.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