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检索:
  中国药事   2019, Vol. 33 Issue (6): 616-623.  DOI: 10.16153/j.1002-7777.2019.06.003
0

监督管理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潘立文, 郭向群, 赵桂刚, 杨露, 许琳. 楚雄彝医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国药事, 2019, 33(6): 616-623. DOI: 10.16153/j.1002-7777.2019.06.003.
[复制中文]
Pan Liwen, Guo Xiangqun, Zhao Guigang, Yang Lu, Xu Lin.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uxiong Yi Medicine Development[J].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ffairs, 2019, 33(6): 616-623. DOI: 10.16153/j.1002-7777.2019.06.003.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编号LP011703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16CFB649);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17ZZX019);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08]614号); 楚雄医专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XBYJ11)

作者简介

潘立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中医药及民族医药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E-mail:astronomypan@163.com

通信作者

郭向群, 副教授; E-mail:626886068@qq.com
赵桂刚; E-mail:zhaoguigang-yn@126.com

文章历史

修回日期:2019-04-10
楚雄彝医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潘立文 1, 郭向群 1, 赵桂刚 2, 杨露 3, 许琳 3     
1.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楚雄 675000;
2.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昆明 650223;
3. 云南省彝医医院, 楚雄 675000
摘要目的:提出进一步完善彝医药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彝医药人才培养、提升彝医药产业化水平、加大彝医药宣传等方面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医药事业发展现况进行深入调研,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进行查阅,整理相关调研材料,对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医药博物馆、楚雄州卫生健康委员会、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等与彝医药事业发展有密切关联的机构进行实地考察。结果:目前,从楚雄州彝医药事业总体上来看发展状况良好,主要体现在党政齐抓共管,彝医药发展保障有力、强化政策引领,彝医药发展政策更加完善、强化了基础建设,彝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强化人才培养,彝医药服务水平更加提升、强化科技创新,彝医药竞争实力更加凸显、强化传承发展,彝医药知识普及更加广泛等几方面上。在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像彝医药体系不完善、需要加大彝医药扶持力度、彝医药人才不足、彝医药产业水平低、彝医药宣传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长期忽视彝医药体系建构、部分彝医药研究机构流于形式,未能在彝医药学术研究上取得较大突破、可用资源有限,调配、整合资源能力较弱、缺乏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精准规划等有关。结论:楚雄州彝医药事业总体上来看发展现况良好,虽然目前传承、保护彝医药事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能按本次调研所提出的一系列更好、更快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政策的建议来做,将会更有力地促进楚雄州彝医药事业更快更好地优质发展,楚雄彝医药事业的明天将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彝医药事业    保护传承    楚雄彝族自治州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uxiong Yi Medicine Development
Pan Liwen 1, Guo Xiangqun 1, Zhao Guigang 2, Yang Lu 3, Xu Lin 3     
1.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 Chuxiong 675000, China;
2.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Kunming Institute of Zoology, Kunming 650223, China;
3. Chuxiong Yi Autonomous TCM Hospital, Chuxiong 675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ing Yi medicine system, further strengthening support and the training talents of Yi medicine, further enhancing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Yi medicine, and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of Yi medicine.Methods: The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 in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was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relevant documents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were reviewed, the relevant research materials were sorted out, the experts and scholars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were interviewed. On-site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in Yi Medicine Museum,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Chuxiong State Health Planning Commission, Chuxiong Medical College, Yunnan Yi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e and other department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Results: At present, on the whole, the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 in Chuxiong Prefecture is in good condition,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 the strengthening of policy guidance, the improvement of Yi medicine development policy, the strengthening of infrastructure, the improvement of Yi medicine service network, the strengthening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improvement of Yi medicine service level, the strengthen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mor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Yi medicine, the strengthening of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more extensive popularization of Yi medical knowledg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 in Chuxiong Prefecture, such as imperfect Yi medicine system, insufficient support for Yi medicine, insufficient talents of Yi medicine, low level of Yi medicine industry, inadequate publicity of Yi medicine, etc. These problems are mainly due to the long-term negl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Yi medicine system by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health banks, the mere formality of some Yi medicine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failure to make great breakthroughs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Yi medicine, the limited resources available by the government, the weak ability to allocate and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the lack of precise planning for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Yi medicine by the government.Conclusio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 in Chuxiong Prefecture is good.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ing and protecting Yi medicine, if we follow a series of suggestions put forward in this survey, we will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Yi medicine in Chuxiong Prefecture, and the future of Chuxiong Yi medicine will certainly be better.
Keywords: Yi medicine caus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Chuxiong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中,逐渐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医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特色与本质最好的体现者与传承者。民族医药事业作为民族繁衍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本身就具有绵延不绝的生机,是民族文化研究领域的活化石,是传承与保护民族精神、民族特色与民族文化的最好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这一法律条文实际已明确指出,包括彝医药在内的少数民族医药属于中医药范畴,党和国家重视保护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之下,彝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彝医药便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医药事业发展现况进行深入调研,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文件进行查阅,整理相关调研材料,对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医药博物馆、楚雄州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等与彝医药事业发展有密切关联的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进而找出目前传承、保护彝医药事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更好、更快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政策制定的思路,为党和政府制定保护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提供参考。

1 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的意义

彝医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国家对抢救彝族医药工作高度重视,广大彝医药研究者一方面向发掘整理的广度发展,另一方面在试验与临床应用方面向深度展开,业已取得成效,经试验与标准化临床试验证明,彝医药中存在着大量宝贵的用药经验与医药资源,许多彝药疗效肯定、确切。目前,一部分临床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少、临床用药安全的彝药已研制成新药并投入生产,供临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广受好评[1-2]。楚雄彝族自治州又是彝族医药的发源地和主要传承区,发展彝医药事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与人才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成发展好彝医药事业的优势,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楚雄彝族自治州跨越式发展,成为当地党委和政府必须关注面对并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2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事业发展状况

多年来,在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和强有力推动下,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医药事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同过去相比较,其发展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和特点。

2.1 党政齐抓共管,彝医药发展保障有力

1)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彝族医药事业发展,列入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确立了打造楚雄“彝药之乡、滇中药谷”的战略目标,把彝族医药发展与生物医药产业、健康产业、健康楚雄建设有机结合,高位推动了彝医药事业的发展;2)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彝族医药工作,并主动向上级汇报,争取多方支持,高位推动彝医药事业与全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州人大、州政协关心、重视、支持彝族医药发展。由州人大牵头,调研起草《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2017年8月,州政协组织学习考察组到内蒙、新疆学习考察蒙维医药,学习借鉴内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民族医药的先进经验,加快推进楚雄州彝医药事业的发展。

2.2 强化政策引领,彝医药发展政策更加完善

1)州委、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和促进彝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中彝药(含中彝药饮片、成药、制剂),以及针灸、推拿等非药物诊疗技术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2)把彝医药发展与深化医改有机结合,在深化医改中扶持和推进彝医药发展;3)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开设中彝医诊所或个体行医,对中彝医类诊所不作区域卫生规划和布局等方面限制;4)资金支持长效机制已建立,州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作为发展彝医药的专项基金,从资金上保障彝医药事业发展。

2.3 强化基础建设,彝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1)“十二五”以来总投资2.58亿元,实施了云南省彝医医院(楚雄州中医院)改扩建及特色专科大楼建设,楚雄、南华、牟定等7个县市中医院整体搬迁建设;2)与云投集团合作,启动了武定县人民医院搬迁新建、武定县中医院新建、楚雄市中医院二期建设、双柏县中医院新建、牟定县人民医院扩建等5个卫生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达7.14亿元;3)2015年底,全州县市中医院加挂了“彝医医院”牌子;4)县市中医院建设了名医馆、“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综合医院设立了中彝医科、妇幼保健院设立了中彝医妇幼保健康复中心并能提供中彝医药服务;5)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彝医馆并能提供中彝医药服务,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村卫生所均提供中彝医药服务,覆盖州、县、乡、村的中彝医药服务网络已经建立健全[3-9]

2.4 强化人才培养,彝医药服务水平更加提升

1)2017年9月,楚雄州人民政府与云南中医学院商谈,已达成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在楚雄州中医院加挂云南省彝族药学院牌子的框架协议;云南现代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签署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项目建设及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协议;2)把云南省彝医医院(楚雄州中医院)和各县市彝医医院作为中彝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基地,为县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免费提供中彝医临床带教进修、实习、培训;在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了彝族医药教学课程,在药学、中药、药品经营管理、临床医学、康复治疗5个专业中开设了选修课;3)开展名院、名科、名医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评选出云岭名医1名、云南省名中医2名、云南省荣誉名中医1名、云南省基层名中医6名;实施中彝医师带徒教育6期,带徒14名;4)2011年以来,全州共有3.3万人次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对2225名长期在基层开展医疗活动的人员进行了彝族医药知识培训。通过强化人才培养,州县乡村医疗机构中彝医药服务领域明显拓展,服务能力明显提升[5-9]

2.5 强化科技创新,彝医药竞争实力更加凸显

1)楚雄州中医院研发院内制剂39个(其中彝族药特色制剂24个)、彝药保健品2个,养胃解毒胶囊、利胆解毒胶囊、紫灯胶囊和饿求齐胶囊获得国药准字号;2)“彝族医(彝医水膏药疗法)” “拨云锭” “彝族医(彝族药认知方法)”已分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建成了彝族医药研究所、老拨云堂彝药研发中心、楚雄医专彝药研发中心和第一个中国彝族医药馆。2017年2月,全国唯一彝医药院士工作站—侯惠民院士工作站在楚雄州中医院挂牌成立;4)编著出版了《彝药志》《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中国彝族药学》《中国彝医方剂学》《中国彝医临床学》 《彝族医药荟萃》6部彝族医药专著[3-9];5)彝族药材标准制订,共收编165种具有法定标准的彝族药材、收集彝族药材标本1500多种,蜡叶标本5125份、彝族药材样品1126份,彝族医药图片1100多幅;颁布出版《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彝族药分册》共四册;在云南省彝医医院建立了彝族药种植养殖基地,开展了对重要彝族药材进行野生变家种驯化和种苗繁育、种植技术,并开展梅花鹿等药用动物驯养繁殖[5-9]

2.6 强化传承发展,彝医药知识普及更加广泛

1)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中彝医药知识,在中医机构建筑风格、办院理念、院歌院训、医院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彝医药特色;医疗机构庭院绿化、栽培盆景鼓励以中彝药植物为主,并标明药物名称(含汉文名、彝文名、拉丁文名、英文名)、主治、功效及二维码;2)积极开展中彝医药活动惠民生(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3)广泛宣传普及彝医药知识,楚雄州中医院、姚安县中医院等五家中医院被授予云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南华县中医院积极申报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州人民群众对中彝医药知识知晓率极大提高。

3 楚雄彝族自治州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的主要问题

楚雄地处滇中腹地,是著名的彝族聚居区,彝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关怀下,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由于一系列历史原因,彝州经济基础薄弱,加之地处边疆、交通不便,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力度不足,发展水平较低,这些给彝医药事业的良性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制约,从彝医药事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看,彝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3.1 彝医药体系尚不完善

彝医药理论体系、教学体系、资格体系、服务体系不完善。理论体系不完善主要指彝族医药临床理论还比较单薄,理论与临床实践衔接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体系不完善是指目前彝族医药还没有全日制的学历教育,传承主要靠师带徒方式,如果没有学校专门培养,彝医、彝药人才将会越来越少;资格体系不完善是指彝医医师还未纳入国家资格考试范围,制约彝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服务体系不完善是指目前楚雄州多数医疗机构还不能提供彝医药服务,虽然,县市级建设了彝医医院,卫生院建设了中彝医馆,但彝医药服务能力很弱[8-9]

3.2 应加大扶持彝医药事业的力度

彝族医药既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又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彝医药同时也是楚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重要资源,需要政府各部门的参与、支持。彝医药发展起步晚、底子薄,彝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后劲不足,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以州中医院为例,州中医院(云南省彝医医院)作为全州彝医药发展的“龙头”单位,医院通道狭窄,业务用房不足,流程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楚雄州政府每年拨出5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彝医药事业发展,但是,这项经费的金额相对于发展彝医药事业的需求还不够,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和多方筹集基金,为彝医药事业的良好传承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3.3 彝医药专门人才与机构相对不足

1)彝族医药人才不足。从数量上来说,楚雄州有合法资质(中医资质)从事彝族医药临床和科研的人员数量较少。从质量上说,有合法资质(中医资质)的这一部分临床及科研人员,最高学历都只是中医药院校毕业的本专科学历,毕业后从事彝族医药工作,也不是彝族医药专业毕业,特别是硕士以上学位的很少,没有博士学位的临床科研人员。2)彝族医药临床机构数量少,科研力量弱。据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的统计,目前,全国省级彝医医院仅有1所,也就是云南省彝医医院(挂靠在楚雄州中医院),彝族医药研究所4所(云南省彝族药物研究所、楚雄医专彝医药研究中心、老拨云堂彝药研发中心、摩尔农庄新药研发中心)。云南省彝族医药研究所科研人员数量较少,专业较单一,科研硬件条件差,与彝族医药历史地位、发展水平、发展阶段极不相称,满足不了彝族医药学科及产业发展的需要[8-9]

3.4 彝医药产业水平总体较低

1)彝医药健康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水平低,全州仅有少数几家药企生产彝药,彝药新药与院内制剂的研发层次较低,水平较差,研发条件较简陋,开发的彝药新药及院内制剂质量较差,与国家新药申报标准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2)彝药新药和院内制剂的研发、生产、营销环节存在明显不足,目前,虽有众多的医药企业投入到彝药开发的领域中来,但是,在彝药新药和院内制剂的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知名大品牌少、生产规模小、彝药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知名度较差、销量不大。3)大部分彝药药材尚没有开展规模化种植,基本上处于野生状态。部分规模化种植的中彝药材存在种植、加工和销售脱节现象[8-12]

3.5 彝医药事业宣传普及尚有空间

已纳入全国民族医药体系建设的藏、蒙、维、傣医药以及苗药在国内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对于彝族医药,全国仅云南省楚雄州和四川省凉山州在开展彝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其它地方几乎都不认识彝族医药,而且即使是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本地都还没有形成浓厚的发展彝族医药的氛围,上至一部分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下至普通老百姓,甚至都不能说清楚何为彝医药、彝医药有何特色与作用、应该如何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好彝医药的独特作用,因此,彝医药事业的宣传与普及尚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而彝医药事业的宣传普及不足,也确实在无形之中严重制约着彝药产业的振兴和彝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 楚雄彝族自治州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彝医药事业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

彝医药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藏、蒙、维、傣医药即已被国家定为中国四大民族医药,调拨专项经费,组织专门的民族医药医疗与科研机构和人员进行相关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有系统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展开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相比之下,彝医药事业长期发展缓慢。如楚雄州中医院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一个民族医药科,没有专门的彝医医院与彝医药研究机构与从事彝医药临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员,直到2003年才在原先中医院的基础上组建起云南省彝医医院与彝族医药研究所,开始从事一些彝医药临床与研究工作。一些民族医药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即已有专门培养民族医药人才的教学机构或部门,但楚雄州目前没有一所专门培养彝医药人才的教学机构或部门,也没有一名从彝医药专业毕业的彝医药从业人员。

4.2 缺乏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的系统长远规划

为了保护传承好彝医药事业,就必须对彝医药事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有清晰认识,从宏观上有科学系统的总体把握与整体布局,从细节上有精准客观、可操作性与执行力均强的细致规划。由于目前对彝医药事业发展缺乏好的指导、缺乏推动与促进彝医药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是缺乏对彝医药事业发展精细、客观、全面、科学的总体规划,在彝医药体系构建、彝医药人才引进与培养、彝医药产业开发与扶持、彝医药品牌打造与彝医药文化宣传推广、市场培育等方面常常进退失度,总体协调性不够,使彝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较慢。

4.3 可用资源有限,调配、整合资源能力较弱

彝医药作为传统民族医药的一部分,尤其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医药,十分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对各种优质资源的及时供给、优化配置与整合。目前,限于落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加之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整体偏弱的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使得对彝医药事业的总体投入有限,扶持力度不够,对各种有利资源的整合、调配使用的能力较弱,不能创造性地整合发挥各种有利资源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即有资源的最大价值,使得资源服务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对于促进彝医药事业健康发展还需要更加重视。

4.4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长期忽视彝医药体系建构

虽然楚雄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彝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但由于从事楚雄州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的大部分人员,基本都是现代医药学相关专业出身,对中医药尤其是彝医药比较陌生,缺乏基本的了解,且对中医药尤其是彝医药缺少基本的重视与尊重,在过往的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中,长期忽视彝医药事业的发展,忽略对彝医药体系进行合理的建构与安排,缺乏对彝医药事业总体发展规划的精细布局与宏观顶层设计,没有及时安排组织相关部门与单位,做好构建彝医药政策体系、理论体系、教学体系、资格体系与服务体系的调研工作,没有及时出台或提出一系列促进彝医药体系建构、适应彝医药事业自身发展需要与发展客观规律的配套法规、政策、行业内规章、制度与规范等,忽视彝医药事业发展的自身客观需要,违背彝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出台大量缺乏认真调研基础、并非彝医药事业发展真正需要的文件政策,对彝医药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4.5 彝医药科研机构的认识及定位长期存在偏差

目前,大多数彝医药研究机构将研究重心放在彝药新药的研发上,忽视对彝医药自身学术思想的传承与研究,彝医药学术上未能取得较大突破,未在彝医药学术研究上着力,没有对彝医药学术发展提出详尽、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与顶层设计,未能对彝医药体系建构提出具有学术价值的真知灼见,未能充分发挥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的重要作用,使得彝医药学术长期未能取得较大突破,逐渐出现“重药轻医”的倾向与苗头,对彝医药事业的保护传承造成不利影响。且部分彝医药研究管理人员,对彝医药学术发展缺乏远景规划,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不能深刻认识到学术体系落后将会制约彝医药事业发展的严重性,一味强调药物研发层面,忽视学术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工作。

5 推进彝族医药传承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进一步完善彝医药体系

1)要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尽快出台“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彝医药条例”,落实好州委、州人民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和促进彝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彝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政策保障;2)加快完善管理体系。由州委领导牵头统筹彝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加强彝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建设,州县市设置与彝医药管理工作相适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彝医工作的领导。加强彝医药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为彝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3)加快完善教学体系。要积极争取将彝医药纳入国家民族医药体系,在云南省中医学院、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彝医药专业全日制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培养彝族医药人才,解决制约彝族医药发展的瓶颈;4)加快完善资格体系。参照藏、蒙、维、傣医药、苗药等民族医药资格体系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彝医师资格体系,将彝医医师纳入国家资格考试范围;5)加快完善服务体系。要依托楚雄州基层中彝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县市至少办好1所能够提供彝医药服务的彝医医院,并达到二级甲等中医院的水平;州县市彝医医院抓好彝医名医馆、彝医治未病中心、彝医康复中心建设;州县市人民医院彝医科、州县市妇幼保健院彝医妇幼保健康复中心、乡镇卫生院彝医馆、村卫生室彝医诊室建设;抓好综合医院、保健院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抓好乡村彝医服务能力建设。

5.2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1)积极争取国家、省、州相关部门对中彝医药发展规划和宏观政策指导,在中(彝)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新药研发和彝医药研究、彝医药人才引进、医保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2)加大对彝医药事业的投入,各级财政每年应列出彝医药发展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彝族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支持中彝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云南省彝医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云南省彝医医院中彝药制剂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3)鼓励引导金融机构给予优质彝药研发、生产机构低息、免息、贴息贷款,鼓励彝药研发、生产机构采取多种途径、渠道融资,助推彝医药事业发展;4)推进医疗机构合理布局,加强医疗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合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推进医疗机构与健康养老、彝族文化相融合,构建城市健康旅游综合体;5)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发展彝医药事业。

5.3 进一步加大彝医药人才培养

1)贯彻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专门研究制定培养、选拔、引进、使用彝医药人才的管理办法,从政治待遇、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和倾斜,吸引更多的彝医优秀人才;2)努力拓宽彝医药专门人才的培养渠道,扩大彝医药人才的培养规模,在多种层次上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培养的模式,力争为彝医药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3)尽快启动彝医名医评选和彝医一技之长人员资格认定工作,增加彝医师带徒的范围;4)以彝医名医带团队,进一步打造彝医名医,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建名院,真正做到院有彝医专科、科有彝医专病、病有彝医专药,提升彝医药核心竞争力;5)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医院,吸引外籍人员到我州进修、学习彝医药专业技术,借鉴和交流民族医药发展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5.4 进一步提升彝医药产业化水平

1)继续加大对彝医药的发掘和整理工作,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彝药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2)加强彝医药的开发力度,挖掘开发名老彝医民间组方、验方,加快推出一批作用机理明确、技术含量高、疗效可靠的彝医药医院制剂和药物。探索与国内优秀中成药生产企业合作,生产销售彝药,提升彝药知名度和影响力;3)切实改善彝药新药研发平台的条件,加强与国内外传统医药研究力量强的高校、科研院所等联络与联系,合作开发彝药新药,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彝药品牌[9];4)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充分利用“彝医药”这张名片,将彝医药的各产业链做大做强,扶持壮大彝医药产业,推动健康楚雄建设[13]

5.5 进一步加大彝医药宣传与普及

1)支持彝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制定政策措施,扶持彝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使彝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工作有经费、有人才、有平台,促进彝族医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2)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力度,打响彝族医药品牌声誉。充分发挥楚雄州的区位优势和彝族医药优势,利用南博会、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平台,围绕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彝医药“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有关单位的交流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中药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楚雄州生物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彝族医药知名度;3)依托楚雄州基层中彝医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楚雄州中彝医医疗集团、楚雄州中医院微信平台,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传彝族文化和彝族医药,提升彝医药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9]

6 结论

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楚雄州彝医药事业总体发展良好,主要体现在党政齐抓共管,彝医药发展保障更加有力、强化政策引领,彝医药发展政策更加完善、强化基础建设,彝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强化人才培养,彝医药服务水平更加提升、强化科技创新,彝医药竞争实力更加凸显、强化传承发展,彝医药知识普及更加广泛等几个方面。

由于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彝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彝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但是,在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包括彝医药体系不完善、彝医药扶持力度不够、彝医药人才不足、彝医药产业水平低、彝医药宣传不够。这主要与卫生行管理部门长期忽视彝医药体系建构、部分彝医药研究机构流于形式,未能在彝医药学术研究上取得较大突破、政府可用资源有限,调配、整合资源能力较弱、政府缺乏保护传承彝医药事业精准规划有关,所以笔者相应地提出进一步完善彝医药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彝医药人才培养、提升彝医药产业化水平、加大彝医药宣传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由于时间与资源的限制,本次研究的调研层面还相对单一,未能深入彝医药社区服务中心、村镇级彝医药卫生服务机构、广大彝药种植区及民间彝医药从业人员等处进行广泛调研,未能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尚未形成基于统计学原理的更客观、更科学的合理化建议。后期的调研工作应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尽量扩大调研的层面与范围,获取更加全面、客观、准确的调研资料与信息,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调研所搜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导出更科学、客观的合理化建议,力争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更合理、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杨本雷. 中国彝族医学基础理论[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4.
[2]
秦国政. 对我省彝族医药文化保护与彝药研发的思考[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 28(3): 1-2.
[3]
许嘉鹏, 杨本雷. 楚雄州彝族医药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10): 70-72. DOI:10.3969/j.issn.1007-2349.2009.10.050
[4]
饶文举. 彝族医药学源流考[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9: 82-85.
[5]
杨本雷. 彝族药研究的方向、内容、重点和困难所在[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 29: 8-10.
[6]
王敏. 楚雄彝州本草[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
[7]
徐士奎, 罗艳秋, 张雯洁, 等. 云南省彝医药发展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报告[J]. 中国药事, 2015, 29(12): 1293-1295.
[8]
李海艳, 潘立文. 楚雄州彝医药事业存在的问题研究[J]. 饮食保健, 2018, 2(5): 284-285. DOI:10.3969/j.issn.2095-8439.2018.05.353
[9]
管青山, 张莹莹, 吴晓剑.多方齐发力振兴彝医药[N].云南政协报, 2017-06-26(4).
[10]
李涛, 普学旺. 红河彝族文化遗产古籍典藏[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0.
[11]
杨怀珍. 国家图书馆藏彝文典藏目录附图录[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0.
[12]
罗艳秋, 徐士奎, 郑进.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分类体系构建研究(上)-对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概念及传统分类方法的解析[J]. 中医学报, 2014, 29(11): 1697-1700.
[13]
范树国. 彝药发展的现状与历史[J].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4(7): 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