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11137;
3. 重庆市药品技术审评认证中心, 重庆 400014




2.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China;
3. Chongqing Technical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 Certification, Chongqing 400014, China
远志为我国重要的大宗药材之一,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等功效[1]。我国有远志属植物42种8变种,且历代本草书籍对远志均有记载。远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主要记载远志的性味、功效以及生长环境,对远志的形态只做了简单的描述:“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 [2],从叶的描写中,可推断其为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根据对古代本草以及现代专著的调研,发现历代供药用的远志有多种,如远志、卵叶远志、瓜子金、西南远志、华南远志等。随着临床需求的日益增多,远志的野生资源逐渐减少。20世纪80年代,对远志进行了引种栽培,逐渐形成了以陕西合阳与山西新绛为主的远志栽培基地,并以山西所产远志产量大、品质佳,奉为道地药材,习称“关远志” [3-4]。
《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开始收载远志,之后历版药典均有收载。其质量标准检验项目收载了【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鉴别)、【检查】(水分、总灰分、黄曲霉毒素)、【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细叶远志皂苷、远志

研究发现,按照法定标准测定远志中远志
![]() |
图 1 远志![]() |
![]() |
图 2 样品中目标峰及杂质峰DAD图 上:目标峰;下:杂质峰。 |
![]() |
图 3 一级离子色谱图 1.远志![]() ![]() ![]() ![]() |
![]() |
图 4 二级离子色谱图 上:远志中的远志![]() ![]() ![]() |
采用4根不同品牌的色谱柱,分别以乙腈-0.05%磷酸溶液(18:82)(为药典标准使用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15:85)、乙腈-0.05%磷酸溶(14:86)3种不同比例的流动相,对该色谱峰进行分离情况研究。4根色谱柱的品牌型号和规格见表 1。
![]() |
表 1 色谱柱的品牌型号和规格 |
研究发现,由于远志
![]() |
图 5 远志样品色谱图 1.远志![]() ![]() ![]() |
上述试验表明,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的色谱条件进行含量测定时,远志
对远志产地山西运城市闻喜县实地考察。山西是远志药材的主要种植地和集散市场,本次考察主要针对远志的产地加工和采收情况进行调查[9]。
经了解,近几年远志价格低迷,农户积极性受挫,远志种植面积呈逐年缩减的趋势,在闻喜县这个以前大面积种植的地区,现在只能偶尔见到小片地块间杂在其他作物之间。远志的生长周期长,种植后需要两至三年时间才能采挖上市,采挖后加工又需要除去木心。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匮乏,只能依靠老年人手工除去木心,人工成本极高,老百姓宁愿种黄芩、柴胡等药材,也不愿再种远志这个劳心费神的品种。而野生远志在闻喜县市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附近的野生远志资源已经严重缩减[10]。
由于药典规定远志饮片性状为中空,远志产地加工需要除去木心,在除去木心的过程中,为黄曲霉的生长创造了条件[11]。在产地了解到,由于野生远志的采收时间不集中,一些加工作坊,都是收集到一定量以后才开始加工除去木心。加工前,鲜远志先经过晾晒至皮部稍皱,再堆放发汗。由于收集时间不同,晾晒和发汗的时间也有长有短。晾晒太干,不容易去木心;晾晒不够,水分含量高。在部分外表皮已经损坏的部位,肉眼已可见霉菌,这样已感染霉菌的远志,再经过堆放发汗,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大面积地感染其他远志。经过发汗的远志,基本靠手或嘴来抽出木心,抽出木心的远志,再经过晾晒后,集中存放于阴凉仓库。
对收集到的鲜远志样品进行黄曲霉生长的模拟试验。收集的鲜远志中,极少部分已经感染霉菌,将肉眼可见霉菌的远志挑选为样品1,未见霉菌的为样品2,混合的为样品3,分别测定其黄曲霉毒素含量[12-13],结果见表 2。
![]() |
表 2 模拟试验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
表 2数据表明,同一批样品,长霉、未长霉以及混合后的样品黄曲霉毒素含量差异巨大,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对取样要求很高,应尽可能混匀样品再取样。
按表 3所列模拟条件,处理混匀后的鲜远志样品。
![]() |
表 3 鲜远志样品模拟条件及结果 |
表 3数据表明,鲜远志及时晾晒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黄曲霉的生长速度,而已经感染黄曲霉的远志,再经堆放发汗,黄曲霉毒素将成倍增加。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及时晾晒,然后抽真空保存或冷冻保存,都能有效抑制黄曲霉毒素的增长。
对154批次远志、制远志、蜜远志检验黄曲霉毒素,具体结果见表 4。
![]() |
表 4 黄曲霉毒素检验情况统计 |
由表 4数据可见,远志的黄曲霉污染已经十分严重,且蜜远志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和不合格率明显高于远志和制远志。
3 制远志中甘草的鉴别检验《中国药典》规定制远志的炮制方法:取甘草,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远志,用文火煮至汤吸尽,取出,干燥。每100 kg远志,用甘草6 kg。甘草水制后能缓和其燥性,消除麻喉,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作用。为检查中药饮片企业是否依法炮制远志,建立了制远志中甘草的TLC鉴别补充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按起草方法检验51批次制远志,只有22批次检出与甘草对照药材相同颜色的斑点,合格率仅为43%。
4 总结与讨论 4.1 远志
远志
远志易感染黄曲霉,原因之一是远志的炮制加工,要除去木心,就要保证药材的柔软度和湿度,然而在这个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及远志本身丰富的营养物质都给霉菌的生长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建议进一步研究远志是否需要去除木心[14-15]。检验中发现,蜜远志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和不合格率明显高于远志和制远志,分析其原因:一是蜜远志经蜜制后,营养丰富,水分含量较高,更适宜霉菌的生长繁殖;二是蜜远志规格未收载入药典,由各省的炮制规范收载,炮制规范收载的蜜远志炮制方法基本相同,而所有的蜜远志的质量标准均未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控制,造成市场上流通的蜜远志黄曲霉毒素问题更为突出。经统计,检出黄曲霉毒素的样品批次占抽样地区抽样总批次(n≥3)的百分比,再按抽样地区排名,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为重庆、四川、海南、广西、浙江。这些地区均为常年温湿度水平较高,说明温湿度较高地区非常适宜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如果保存不当,极易造成黄曲霉的感染和黄曲霉毒素的超标。同时,也给中药饮片厂及使用单位的贮存运输提出警示,远志应及时晾晒和保持干燥,尽量真空包装、低温贮藏,对库存样品应定期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如发现黄曲霉毒素超标或增加,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不合格商品流入市场,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4.3 建议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远志的监管力度,生产及使用单位也应提高远志黄曲霉毒素易超标的风险意识,主动采取措施控制黄曲霉毒素的增长。制远志检出甘草率较低,表明中药饮片企业未严格按照药典标准使用甘草炮制远志,偷工减料严重。建议修订远志质量标准中远志
[1] |
中国药典: 一部[S]. 2015: 156.
|
[2] |
尚志钧. 神农本草经校注[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8: 41.
|
[3] |
王光志, 万德光.远志的本草考证[EB/OL]. (2011-06-08)[2018-02-03]. http://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0802-36.
|
[4] |
蒲雅洁, 王丹丹, 张福生, 等. 远志的本草考证[J]. 中草药, 2017, 48(1): 211. |
[5] |
刘筱筱, 夏忠庭, 何毅, 等. 远志UPLC多指标成分的测定及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草药, 2016, 47(12): 2167-2173. DOI:10.7501/j.issn.0253-2670.2016.12.026 |
[6] |
Jiang Y, Zhang W, Tu P, et al. Xanthone Glycosides from Polygala Tenuifolia and their Conformational Analyses[J]. J Nat Prod, 2005, 68(6): 875-879. DOI:10.1021/np050026+ |
[7] |
姜勇, 屠鹏飞. 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Ⅰ)[J]. 中草药, 2002, 33(10): 874-877. DOI:10.3321/j.issn:0253-2670.2002.10.004 |
[8] |
刘明, 徐伟, 梁娜, 等. 远志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 12(9): 18-21. DOI:10.3969/j.issn.1673-4890.2010.09.004 |
[9] |
冯亦平, 郭吉刚, 王玉庆. 远志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7(2): 168-170. |
[10] |
赵云生, 万德光, 严铸云, 等. 远志资源生产现状调查[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4): 1-3. |
[11] |
金红宇, 戴博, 田金改, 等. 中药中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控制[J]. 中国药事, 2007(12): 1013-1018. DOI:10.3969/j.issn.1002-7777.2007.12.026 |
[12] |
郑荣, 毛丹, 王柯, 等. HPLC法测定中药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05, 25(6): 610-613. |
[13] |
刘宁, 王萌萌, 金红宇, 等.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测定参苓白术散中黄曲霉毒素G2、G1、B2、B1[J]. 中国药事, 2012, 26(5): 442-445. DOI:10.3969/j.issn.1002-7777.2012.05.007 |
[14] |
刘艳芳, 彭东艳, 杨晓娟, 等. 去心与不去心远志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效学比较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2, 47(24): 1975. |
[15] |
山西省药品检验所药理室. 远志药材应否去心的研究[J]. 新医药学杂志, 1975(4): 46. |